沒有半點奢華俗氣,只有寧靜與和諧,在一片籠罩著神聖的土地上,只有一群男性的僧侶。葡萄園圍繞著修道院而建,生產出男性氣息濃烈的葡萄酒,這裡就是聖山“Mount Athos”。
這個位於希臘境內東北面的聖地起源於希臘神話的其中一頁,被提到的“阿托斯神”(Athos),憤怒地對海神“波塞東”(Poseidon)投擲巨石,巨石擲落於希臘東北面的Halkidiki半島上,當時這裡只有兩隻手指形狀的巨石,這巨石變成了半島的第三隻手指,並被命名為巨人(Mount Athos,阿托斯山)。
從這個神話帶出了阿托斯山的歷史,傳說當聖母瑪利亞到訪這塊土地時,美麗的阿托斯山環境令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她請求上帝讓她去保護阿托斯。從那時起,阿托斯便被喻為The Garden of The Virgin Mary”(聖母瑪利亞花園),又被稱為Holy Mountain(聖山)。從那時開始,就只有男性的僧侶在這聖山上修道
多不勝數的Dionysus希臘酒神故事(Dionysus,古希臘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),都顯示出這個古老的產酒國有著長遠的葡萄酒歷史,其釀造葡萄酒的文化及足跡比羅馬帝國的興起更早,為歐洲的葡萄酒業奠下了基礎。
有1000年曆史的聖山修道院,共有20座,遍布聖山的每個角落。修道院是傳統僧侶及信徒默禱和冥想的地方,而山上的葡萄園更是與僧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從種植葡萄到釀造葡萄酒,都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。雖沒有隆重的收採慶祝儀式,但感恩的情懷在臉上流露。
在20世紀初,因葡萄樹蚜蟲的入侵,及其他無法控制的種種因素,阿托斯的葡萄酒每況愈下,並漸漸被人遺忘。直到1971年,Mr. Tsantali(塔莎裡先生)在教會的同意下答應協助修復這塊神聖的葡萄園土地。經35年的不懈努力,終於把沉寂了多年的阿托斯葡萄酒呈現於國際市場,這個修復,意義重大。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,塔莎裡酒廠(Tsantali Winery)積極拓展亞洲市場,令我也有機會去接觸這聖山酒。去年歐洲行程中,我順道去探訪了有點神秘的它,得悉一般遊客是不能進入這位置內的,有幸得到塔莎裡酒廠的安排,開始這個神聖之旅。
出發前得到Mr. Stelios Maveomatis(史泰利奧斯先生)的熱情講解,令我們對聖山有了初步的認識。當天一行四人進入了禁區後,便直往聖山進發。只有泥石鋪成的簡單車路彷彿有進了荒漠地域之感,沿路山坡起伏,但風清氣朗,偶而見到寧靜的修道院被片片的葡萄園圍繞在其中,葡萄樹的黃葉帶出了秋天的氣息,到處渺無人煙。獨站在面向愛琴海的山坡上遠眺,如有隔世的感覺,但身心平靜,感受到修道者的心情,確是難得的修道聖地。
雖是秋收時分,但仍陽光普照,阿托斯山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區,春、夏兩季都較暖和,日照達2000多小時,但土壤及植物仍存有充足水份;雖降雨量低,但仍不需要灌溉,而三面環海的情況及山峰起伏,出現了不同風格的小區氣候,晝夜溫差讓葡萄有著較好的成熟過程,全年只有近155毫米的降雨量,有利於採用有機種植法。
土壤主要是含豐富微量元素的花崗岩石土,多種礦物質使酒體的結構更加複雜。在這個零污染的塔莎裡葡萄園上,以有機方式種植了多款本土及國際品種,如本土的紅葡萄品種Limnio(利姆尼亞)和Xinomavro(希諾瑪洛);白葡萄品種如Athiri(阿斯瑞)和Assyrtiko(阿斯提柯);國際品種則有Cabernet Sauvignon(赤霞珠)、Grenache(歌海娜)和Shiraz(西拉)等等。因氣候特殊及地理環境的影響,每公頃的葡萄產量較少,但有著獨特的風土特性。
當天在聖山內的酒窖中品嚐各款的紅、白聖山酒,沒有人工添加因素更特顯了傳統的品味及風貌。而當中一瓶有較高的層次感,以70%的赤霞珠及30%利姆尼亞所混釀的Abaton(阿柏頓)紅酒,採用無蓋木桶氧氣發酵法令酒性更融洽更醇和,果味濃郁,這款酒採用最精選葡萄釀造,產量少,單寧充沛但很柔順,充足的果酸與礦物、果味作平衡,並帶有復雜及長長的回味感,雖有著雄性渾厚的酒性,但優雅的寧靜葡萄園及神聖的風貌卻令我有數不盡的回憶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